新聞資訊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19-08-26 09:46
千像寺位於天津市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的盤山園陵東,屬乾隆行宮“靜寄山莊”。為行宮外八景之一,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唐刻千佛像、千像寺遺址、遼代《盤山千像佑唐寺創建講堂碑》等。千像寺又名叫“佑唐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唐末毀於兵火。
遼初千像寺重修,建有佛殿、僧堂、庫廚。佛殿分三層,前殿供彌勒佛;中殿供南海圣佛;後殿為清代所建藏經閣,供玄奘法師像,像兩旁有六個紅木巨箱,內裝經卷。藏經閣兩邊有配殿,西供藥王,東供真武。乾隆十年奉敕重修,正殿懸乾隆書額“雨花福地”。千像寺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
千像寺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 十年奉敕重修,正殿懸乾隆書額“雨花福地”。
千像寺的勝景,曾吸引了諸多文人墨客慕名來游;歌詠托情,賦詩寄興。李霨的《游千佛寺》生動描繪了千像寺險絕縱橫的環境:“俯臨絕谷仰山贊山元,木杪行來路幾盤。亂石縱橫疑虎伏,怪松詰曲學龍蟠。飛梁澗溜泠泠雨,重閣天風冽冽寒。卻恐山靈嫌俗客,忍拋嵐翠事征鞍!”明詩人黃汝亭詩詠千佛刻像中,亦有“千佛番番風滿座”之感嘆!
大約十多年前,在一次文物普查中,對千佛寺周圍的溝壑巖壁之上考查出,散布著線刻佛造像301尊,至今已發現近500尊(按常規,估計應該接近千尊或超過千尊,不可能是個整數)。佛像大小不一,高矮參差,或坐或立,有的三四尊一組,有的一尊獨石。佛像大部分背托佛光,腳踏仰俯蓮花。衣著多開領左大襟袈娑,右肩袒露,儀態端莊,形象高大,雕工古樸,風格獨具,特點鮮明;形成一個龐大的散落佛像石刻群,這在全國也屬少見!
千像寺造像集中分布在千像寺遺址四周較大的孤石或相對平整的崖壁上,皆為線刻,雕刻技法與風格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民間傳統工藝風韻,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造像中可以辨認出釋迦牟尼佛、如來佛、藥師佛、彌勒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造像分為立姿、坐姿、臥姿等,從佛像的發髻式樣、五官特征和衣紋等可以推斷,其刊刻的時間集中在遼代,且均為民間自發刊刻。在北坡山巖之下有一開鑿的石洞,名為“無量壽洞”。洞深4米,高2.2米,寬1.5米。洞外首刊刻“無量壽佛”四字,洞內北壁有浮雕無量壽佛一尊,高1.98米,刻制年代不詳。據專家介紹,此為天津地區僅存的石窟佛像。
文物部門加強對千像寺石刻佛像群的文物保護工作,對遺址周圍四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多次“拉網式”調查,全面提取石刻佛像的本體資訊,測繪千分之一石刻佛像群平面圖,對石刻佛像群的地理環境、地質地貌、病害等方面進行了調查,正在制定保護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