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19-08-26 09:53
清涼寺位于南京市鼓樓區,始建于南唐時期,李昪到清涼山避暑,改名為“石頭清涼大道場”,高僧文益禪師居住在寺內,創建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的法眼宗。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命名為興教寺。明初稱清涼寺,沿用至今。寺原有規模較大,寺內建筑屢毀屢復,佛殿為清末所建。成語“解鈴還須系鈴人”就出自于清涼寺,那么“解鈴還須系鈴人”成語是怎么來的呢?
有一次,法眼在講經說法時詢問寺內眾和尚:“誰能夠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解下來?”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來。這時,法燈剛巧走過來,法眼又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法燈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個把金鈴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夠把金鈴解下來?!狈ㄑ勐牶?,認為法燈頗能領悟佛教教義,便當眾贊揚了他。后來這句話就以“解鈴還須系鈴人”的成語流傳下來。
南京這座文化名城的根在清涼山,清涼文化最核心的內容離不開清涼山的佛教文化。清涼寺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的法眼宗發源地,在海內外的影響極高。清涼寺是南唐金陵首剎、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法眼宗祖庭,也是禪宗五家七派之中,祖庭尚未恢復的道場。
佛教敲擊“幽冥鐘”的起源在清涼寺,“清涼鐘聲”馳名中外。清涼寺開創了皇帝以國家形式支持佛教興辦放生池之先河,清涼寺的放生池就是烏龍潭。
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清涼問佛”盛況空前。清康熙年間的《金陵名勝圖》載,清涼山又名小九華,相傳為地藏菩薩駐錫地。每逢農歷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前來清涼山禮佛者絡繹不絕,川流不息。據說僅供香客休息的進香茶棚,從大中橋一直擺到清涼山,此一車水馬龍,人流如織的繁榮盛況,形成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清涼問佛”,傳誦至今。南宋詩人劉克莊在清涼寺詩記說:“塔廟當年甲一方,千層金碧萬緇郎?!?/p>
2014年4月,清涼寺著手恢復,根據現存歷史資料,崇古遵今,擬依次恢復山門、天王殿、南唐還陽井景觀、法眼宗紀念館(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