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嚴銅雕佛像生產廠家
標語
聯系電話

新聞資訊
Product display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大莊嚴銅雕佛像生產廠家
聯系人:任金鵬

業務電話:18250514111

聯系郵箱:88314111@qq.com

服務項目: 佛像雕塑,鑄銅浮雕,銅雕廠家批發

公司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國家級木材加工區東方大道1142號

新聞資訊

洪福寺彩塑

發布時間:2019-08-26 10:25

       洪福寺位于山西省定襄縣宏道鎮北社村。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康熙四十七年碑載:“宋宣和、金天會年間,此院已稱古院,則其創建之由邈乎遠已?!庇纱?,洪福寺至遲建于北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筑大雄寶殿為宋代原構,東西配殿為清代所建。寺院坐北向南,建在高達7米的土臺上,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寺域由周長400米的堡墻環護。大雄寶殿磚石臺基,高1.2米,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鶘|西寬23米,南北長18米,總建筑面積414平方米。柱礎石為方形,上無雕飾,檐下斗拱除柱頭、轉角斗拱外,補間斗拱每間一朵,皆出45斜拱,柱頭斗拱六鋪作單抄雙下昂。構造堅實而美觀。當心間、兩次間為六抹頭格扇,稍間為直欞窗。殿內梁架徹上露明造,三椽袱前后對乳袱,三椽袱后端置于內柱柱頭大斗之內,前端插入內柱,與下平樽后尾的搭牽相交。三椽袱上置平梁,平梁上置蜀柱、合沓、叉手、脊樽,用材較大,砍削規整,保留了宋代建筑規制。殿頂皆為筒板布瓦覆蓋,琉璃脊獸保存完整。正殿門上正中懸“毗盧真境”匾額,系清道光九年( 1829年)本村李航之書。

         殿內設寬大佛壇,壇上塑佛像9尊,為明代作品。主像3尊一字排列于佛壇之上,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兩側分別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主佛像兩側是佛祖兩弟子迦葉阿難像及脅侍菩薩2尊,最邊有2尊護法金剛。整個塑像群以釋迦牟尼為中心,構成一動靜結合、各具形態、尊卑有序、和諧協調的場面。殿內空間開闊,彩塑大小比例與之協調,給人以肅穆莊嚴的感覺。

        主像釋迦牟尼佛,螺髻,結跏趺坐,面部豐滿圓潤,神態慈祥,兩耳垂肩,面相神態極具唐風,又不失宋金時期圓潤之式。身披敷搭雙肩式襲裝,胸前衣飾塑旋紋狀,襲裝衣褶下垂,覆蓋臺座,內著僧祗支,并在胸部打結:右手揚起作。施無畏印”'作講經說法狀。周身除發髻外全貼金。置有火焰背光。像坐在束腰須彌座上。座為四邊形,束腰部分門透空邊沿疊澀三層,轉角處設兩根束腰柱支撐,古雅玲瓏。須彌座束腰部分正中繪有蓮花圖案,兩側有二侏儒肩扛須彌座:侏儒裸上身,渾身肌肉暴起。釋迦牟尼佛豐頤秀目,儀表堂堂,嘴角稍翹,似呈微笑狀:頭部微低,略俯視態,尊貴而端莊,嚴肅而安詳。后面華麗的背光呈尖拱形,背光上塑飾著花卉、蓮瓣和多個小尺寸佛像,從而更加烘托出主像的莊嚴氣氛。

        大弟子阿難、迦葉分站兩旁,凝神注目,顯得虔誠而恭謹。左側迦葉神態別致,半披襲裝,拱手立于蓮臺之上,呈守神誦經式:它是釋迦佛十大弟子之一,佛經稱謂“頭陀第一”。作者通過深入的面部刻畫和肌肉塑造,使迦葉具有一種嚴謹持重,飽經風霜的老年僧侶形象。右側阿難,身披襲裝,頭略俯視,口帶微笑。從閑適、瀟灑的姿態和自信的神情中,作者著力刻畫出這個年輕和尚的聰明才智,“多聞第一”。

        主像兩側共塑脅侍菩薩2尊,左、右二脅侍菩薩,面相豐腴,蛾眉,細眼,高鼻,小嘴,是“豐肌秀骨”的典型,瓔珞華美,披帛三層有致。右脅侍菩薩,側身侍立,身微向前曲,重心著力于另一直立的腿上,造成自然向主佛傾斜的動態,同時又保持形體的穩定感。其神態恭敬,眼神下視,略表微笑,背光玲瓏以襯托虔誠善良女性神態及藝術的美感。左脅侍菩薩,服飾與右脅侍相同,只有整體身形向主佛傾斜,是耳若有聞,心若有思,聚精會神,洗耳恭聽釋迦說法。這類菩薩的立像最成功的地方是除了身材比例適度外,動態變化很微妙,以略微扭動的身軀和略微歪斜的頭顱,構成優美的外輪廓曲線,顯得既含蓄又端莊,既有變化而又不外露,儼然是一位溫順、文靜而又善良的少女形象,塑像面涂白色,表現皮膚的“素面如玉”,使彩塑更具有真實感。這兩尊供養菩薩,姿態自然而若動,表情逼真似有神,豐滿優美,夸張適度,衣紋簡練準確而和諧流暢,栩栩如生。古代的能工巧匠們,苦心經營,“各騁奇思”,塑造了豐富多樣、神采如生的藝術形象。

       文殊普賢菩薩結跏趺坐于束腰須彌座上,周身彩繪,形態秀美,花冠束發,瓔珞垂胸,神態安詳。按照《華嚴經》的說法,毗盧遮那佛是釋迦佛的法身像,與文殊、普賢二菩薩,統稱為“華嚴三圣”。這尊普賢菩薩頭戴寶珠冠,左手持經卷(手中經卷已損毀),右手揚起,坐于須彌座上。須彌座下臥一白象,由一洞中探出前半身,動態溫順可愛,如同一小狗臥于窩中,使得整個塑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右側為文殊菩薩。文殊梵語“文殊師利”,譯作“妙德”,即能信之心,一切諸佛,皆因文殊而發心。文殊表能起之解,凡聞菩薩行入解脫門,皆文殊之力,諸菩薩中推為眾首。這尊文殊,頭戴繁雜的寶珠冠,按照佛教寺陀塑像通常的配置,文殊和普賢同為釋迦牟尼佛的脅侍菩薩,文殊侍佛之左方,普賢侍佛之右方。

       壇前兩側二護法天王,頭頂武士纓帽,腳踏云頭,身著鎧甲,肌肉發達而健強,橫眉立目,做用力狀。呈現出武士的英雄氣概和沉著冷靜的氣質,極有特色。天王,亦稱神王,按照佛經的說法,他是佛的護法神。唐代以前,一般塑力士像,唐代初期增設天王。相傳唐太宗時的秦瓊、尉遲敬德二猛將戎裝為之立門外守夜,以防不測,后又讓畫二將形象,像門神一樣懸掛張貼,為之警衛。二天王,左側頭上有束發頭飾;右側頭戴兜黎,前胸有二面大圓護。腹部都飾一鋪首,頸有頸護,肩有披膊,甲身下緣,中間垂片甲,護住腹下和前襠;腿裹行滕,腳穿氈靴,威武雄壯,一邊在張目觀察外界,一邊側耳傾聽圣言。二天王的整個形象、衣飾,與中原明墓中出土的武士俑形似,是研究明代將士裝束的重要形象化的資料,它不僅是佛教藝術中國化、世俗化最重要最明顯的標志之一,而且是具有強生命力的藝術形象,在不同程度上再現了明代將士的勃勃雄姿。

        值得一提的還有背光上的彩塑,舞伎像、樂伎像、飛天像等造型生動逼真且富于變化,極傳神韻。配之以殿內兩側的精美懸塑,構成了一個功德圓滿佛國極樂世界。懸塑是空間觀的拓展與科學結構的藝術。懸塑又稱壁塑、影塑,一般在殿堂內圍繞佛壇上塑像,在其兩側、背后及上方依托壁面塑造而成。亭臺樓閣、各色人物融會于云海須彌山中,營造出蔚為壯觀、美輪美奐的佛國世界。從佛教信仰看,懸塑是長期修行參悟佛法對佛國世界體認升華的表現形式。洪福寺的懸塑人物立高大都在三十厘米上下,這一大批懸塑是由圓雕、高浮雕和淺浮雕結合而成,而更富于我國民間藝術的色彩,形象樸實,性格生動,反映的內容比較直截了當,生活氣息格外濃厚。

大雄寶殿左側有東配殿,面寬五間,懸山頂。殿內主塑地藏王菩薩,兩旁為4尊龍王,又兩旁為十殿閻王,還有判官功曹等。均保存完整,與建筑同為清代作品。洪福寺于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內有金代天會十年(1132年)經幢1通,歷代補修碑6通。其中明碑三座,茲介紹如下,以做參考:《佛說阿彌陀會四十八顛度生序記碑》(明代),青石質,螭首,方座。通高2.99米,其中碑首高0.9米,碑身高1.7米,寬0.86米,厚0.17米,座高0.39米,寬0.44米,長0.9米。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立石。額題“皇帝萬歲”,碑文楷書,刻佛經。撰文、書丹者不詳,石匠李萬???。

       《重修洪福寺記碑》(明代),青石質,螭首,方座。通高3.28米,其中碑首高0.85米,碑身高2.05米,寬0.93米,厚0.23米,座高0.38米,寬0.45米,長0.92米。萬歷三十六年(1 608年)立石。碑文楷書,記述重修洪福寺的經過及修繕情況,浙江清吏司郎中里人李楠撰文,王湛初書丹,鄭友周刊石。

       《重修北社洪福寺碑》(明代),青石質,圓首,方座。通高2.35米。記述天啟二年(1622年)本寺住持僧福蘭、行者元成、翔成立石僧人募化情況。梁光大書丹,里城村郭來海、郭惠光刊石。

留言評論

歡迎各位網友對本站評論
cache
Processed in 0.005307 Second.
国产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变影院|激情 小说 亚洲 图片 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