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19-08-26 11:29
中國第一古剎是哪個寺廟呢?為什么稱之為中國第一寺廟?—洛陽白馬寺
佛門鼻祖和第一大神是釋迦牟尼。佛祖在所有寺廟中無不占據高堂,正襟危坐,接受善男信女們的頂禮膜拜。像樣的寺廟殿堂,是極其肅穆莊嚴的,即使身居鬧市,也自成“佛國凈土”,彌漫著濃厚而神秘的宗教氣氛,而釋迦佛端坐的大雄寶殿,更是一派圣潔的天國景象。
釋迦牟尼在印度創立了佛教,500年后由印度僧人傳入我國,所以佛祖釋迦牟尼的祖廟自然在印度。而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則在河南洛陽市郊的白馬寺。白 馬寺坐落在洛陽市東郊12公里處,背靠邙山,面臨洛水,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白馬寺建于東漢水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迄今已有1900余年的歷史,是我 國第一座佛寺,堪稱中華第一古剎。
白馬寺的歷史記載
據《魏書·釋老志》、《洛陽伽藍志》等史書記載,東漢永平七年(64年),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身長六丈,頂有白光,飛繞殿庭。第二天他詢問群臣,大臣傅 毅說:“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夢?!懊鞯郾闩衫芍胁桃?,中朗將秦景等數十人,前往天竺(印度)尋求佛法。蔡、秦等行至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 內),遇到來此傳法的天竺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遂邀兩位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來中國傳教。到洛陽后,漢明帝親自接見了他們,并命人安排他們在專門招待四方 來使的鴻艫寺下楣。兩位高僧在此翻譯了不少佛經,并繪畫佛像。他們翻譯的《四十二章經》為中國現存第一部漢譯佛典。據南朝梁時僧人皎所著《高僧傳》卷一《竺法蘭傳》稱:
(二高僧)譯《十地斷結》、《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經》等五部。移都寇亂,四部失本,不傳江左,唯《四十章經》今見在,可二千余言。漢地見存諸經,唯此為始也。
佛教從此便在中國傳播開來。這就是歷史上的“永平求法“。其后漢明帝敕令于洛陽西雍門外1·5公里御道北,建起一座僧院。因佛經、佛像最初是用白馬馱來 的,天竺二高僧又于鴻艫寺禪居、譯經,遂名此僧院為“白馬寺”?!八隆边@一最初的官府之名,此后便成了佛廟的專門稱謂。白馬寺的建成,使得佛教的種子從此 根植于中華沃土,這里也成為中國佛教活動的中心,被譽為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所謂“釋源”,意為中國佛教的發源地。
白馬寺的建筑特色
白馬古剎年代久遠,歷盡滄桑,幾興幾廢?,F存多為明清建筑。山門是一座牌坊式三門洞建筑,門額鑲嵌“白馬寺”三個大字。山門兩側有一對石雕白馬。進入山 門,東西兩側各有一墓一碑,為攝摩騰與竺法蘭兩開山祖師之墓。兩高僧生前專心致志譯經傳教,后來相繼病逝,就葬在寺內。再往前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接 引殿、毗盧殿。它們都沿一條中軸線,從南而北,依次升高,甚為壯觀。
天王殿供奉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及護法神四大天王、韋陀。大佛殿供奉釋迦佛、文殊、普賢二菩薩和迦葉、阿難二弟子,佛祖背后是觀音菩薩。大雄寶殿最為宏 偉,供奉釋迦、藥師和彌陀三世佛,兩側為十八羅漢。接引殿主尊為接引佛阿彌陀佛,兩側為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圣”。毗盧殿主尊為釋迦牟尼的 法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意為(光明普照),兩側為文殊、普賢二菩薩,合稱“華嚴三圣”。中軸線兩側,還建有鐘鼓樓、配殿、藏經室等。 白馬寺的殿堂規制和神像配置十分典型,很有代表性,后世的寺廟多仿于此。白馬古剎以其“釋源”和中國佛教祖庭的身份,在我國佛教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