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Product display
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
Case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12
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
2025-06-09
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
2025-06-08
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
2025-06-07
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
2025-06-05
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
2025-06-04
?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
2025-06-03
雷神的起源及傳說
2025-06-02
東岳大帝是哪位神?
2025-06-01
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
2025-05-30
發布時間:2019-08-26 11:34
今天的大菩提寺,與1400年前唐高僧所看到的十分相像。也就是說,雖然大菩提寺在歷史上曾遭受過異教徒的破壞,遭遇過大洪水沖毀,幾經重建,但其格局沒發生太大的變化,基本上保留了最初的原始風貌。
轉過大菩提寺,繞到它的后面就是聞名于世的菩提樹。相傳悉達多王子就是在這棵大樹下頓悟成佛的。這棵大樹枝繁葉茂,頂如華蓋,郁郁蔥蔥,一派生機。其實這種樹在印度是很常見的,只不過這棵樹因與佛祖始下了不解之緣而被奉為圣樹。凡到佛陀迦耶朝圣人,都要來到圣樹前虔誠地對其頂禮膜拜。一棵樹受到人們如此高規格的禮遇,在這個世界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關于這棵菩提樹有許多傳說。法顯在他的《佛國記》中講述了一段不同尋常的傳奇故事:
(阿育王經常到菩提樹下)悔過自責,受八戒齋。王夫人問王何游何處?群臣答言:恒在貝多樹下。夫人伺王不在時,遺人伐其樹倒。王來見之,迷悶襞地。諸臣以水灑面,良久乃蘇。王即以磚累四邊,以百罌牛乳灌樹根,身四肢面地,作是誓言:“若樹不生,我終不起?!弊魇鞘囊?,樹便即根上而生,以至如今,高減十丈。
上面的故事充滿了神話色彩,不過在歷史上菩提樹確實遭受過砍伐。據史書記載,來自孟加拉國的一位名叫薩桑迦的印度教國王,看到佛教徒們狂熱地膜拜一棵大樹,出于對異教排斥的本能,同時也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于是下令砍伐并毀壞了這棵大樹。然而不久,人們就驚奇的發現,在原來殘留的樹根上又長出來一根新枝,圣樹不死的消息不脛而走,聽到這個消息的佛教徒們欣喜若狂。菩提樹以頑強的生命力茁壯生長,又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繼續接受佛教徒們的膜拜。
木雕釋迦佛-禪定相
直到1870年,亞歷山大康寧翰勛爵對大菩提寺進行大規模的重建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將這棵菩提樹連根掀翻,樹根嚴重受損。將其扶起重栽已不可能,于是人們從老樹上切下一根枝條,精心栽在大樹的原生長處。今天,人們所看到的已不是當年印度王子成佛時倚坐的那棵樹。但是,作為圣樹的后代,它依然像其祖先一樣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它在佛教徒的心中仍然像它的祖先一樣神圣,時時受到信眾們的敬仰膜拜。
緊鄰菩提樹有一個1米多高的長方形石雕座,它就是著名的金剛座。據說印度王子當時就是坐在這里頓悟成佛的。因此,金剛座對于佛教徒來說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它是神圣與智慧的象征,是佛的光輝升起的地方。
悉達多王子結束了6年苦行之后,洗了澡,開了齋。當晚獨自一人來到迦耶城外的畢缽羅樹下,把一些文遮草鋪在了神奇出現的金剛座上。他坐在上面,靜下心來,作一心不亂的禪想,專心思索解脫之道。經過七天七夜的冥相,終于頓悟成佛。從此,畢缽羅樹被稱為菩提樹,文遮草被稱為吉祥草,金剛座成了佛教徒心中的圣物。
大菩提寺的不遠處,不一片塔林,由上百座石塔組成。這些塔是朝拜者的供物,它們或呈方形,或呈圓形,塔體都不太高,斑駁的塔身和昏暗的顏色明白地告訴人們,它們誕生的年代是多么的久遠。當朝拜者在寺中佛像前許下一個愿,而在他們的愿望實現以后,就會修造一座塔來還愿,因此人稱還愿塔。
當年悉達多洗浴的尼連禪河,如今仍在大菩提寺前緩緩流淌,好像在滔滔不絕地向人們講述著佛陀的傳奇故事。
在佛陀迦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佛教徒還興建了不少的寺廟。這里有緬甸寺、泰國廟、日本寺廟,還有藏式寺廟和漢式廟——中華大覺寺。這些風格迥異、規模不等的寺廟齊聚此地,表明佛陀迦耶不是某一宗派的地方,而是國際佛教界的活動中心。